让动力传输更直接,手排+LSD系统强化需知!(下)

bhDq68MzCBuz.jpg

问题五:踩离合器踏板时会发出当当声音的多片式离合器片,有哪些特点呢?

多片式离合器的特征上,其主要是利用「片数」的优势来争取磨擦面积,这类双片或三片的离合器,由于总和面积比起单片式多出许多,因此动力传输非常扎实,常见于高出力的赛车、改装车使用。多片式离合器的对应马力可超过400匹以上,它的特征是价昂、难安装、重脚、踩放一定要干净俐落,难行半离合动作等,所以操作上比较困难,不慎时还会加快磨损(除非属原厂配置才较好用),如果不是绝对必要,采单片式的强化品反而具稳定性高的表现。
 
这里值得一提的是,在单片式离合器的场合中,同系列Turbo版引擎的离合器外径也会比NA款来得大(含飞轮),其用意不外乎就是以面积来加大磨擦力,不过整体变大变重后,相对有些不利于高转速反应,多片式的优点在此即展现出来。
 
一般情况下的离合器改装,其实笔者并不建议大家使用金属制品,因为它容易有跳动的情形发生,反倒是换装强化的原厂型离合器片,以及增加弹簧压力大的「强力压板」即可,如此接合的力道、准确度就会有不错表现;如果马力改得再大一些,那么接飞轮面金属、压板面类似石棉或整面交叉的「混种型」离合器片,则一样能兼顾到摩擦力与平顺性。另外在离合器片之中,内圈部份通常都配置有对称的「减震弹簧」,做为减少连接震动保持平稳之用,不过纯竞技型的金属离合器片,多半会取消此弹簧以取得更直接的回应,这样在道路上不但不好控制,连耗损率亦相对提高,故请记得即便采用金属离合器片,也不要随便尝试「无」减震弹簧的类型。
 
离合器片改造重点回顾

1.尽量不要使用没有缓冲弹簧的离合器片。
2.没必要可使用单片强化品会比较好开。
3.离合器片属销耗品,要买规格通用的套件。
4.金属离合器片材质要热车才能激烈操驾。
5.多片式分离时会有当当声音,改造前要想清楚。
 
yM7i7uksmUPh.jpg

多片式离合器主要是利用「片数」的优势来争取磨擦面积,这类双片或三片的离合器,由于总和面积比起单片式多出许多,因此动力传输非常扎实,常见于高出力的赛车、改装车使用。
 ptwLxABXWJxe.jpg


强调高磨擦力的多片离合器多数都运用金属材质的摩擦片,有时甚至还会用到更高性能的碳纤维或功夫龙材质。
 

相较于自排变速箱,构造简单的手排变速箱虽然需要人为操作才能切换档位,不过机械结构简单、强度佳、改造容易与驾驶乐趣高的优点,反而是许多热爱改装与操驾感受的车主首选。 许多中置引擎超跑的变速箱都设置在车尾位置,目的在追求更理想的前后配置(图中为Audi R8) 。


问题六:轻量化飞轮改装的效果为何呢? 

在离合器的总体改装里,飞轮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地方,连接在曲轴输出端的它,乃是确保引擎运转顺畅和储存、转换能量的必要零件,而为了顾及怠速的稳定、低速反应等,原厂车的飞轮大部分都重量较重,相形会有一点转速上升慢、反应迟钝、高转速差等弊病,所以也常有人在这方面下功夫把原厂飞轮车薄。 不过,飞轮的厚度可是有限度的,否则惯性不足会造成怠速不稳以外,低转扭力亦将激发不出来,更何况本身强度的变弱,还可能发生破裂的危险,而改装厂出品、从材质上达成轻量化的坚固制品(如镍铬钢),便没有这一层的顾虑,平衡配重同时会特别注意(与曲轴一同实施动态平衡)。


在此之中,飞轮轻重的配合与引擎特性、变速箱齿比也有很大关系,好比高转速引擎便该搭配较轻的飞轮,而在输出够快的前提下更能用到密齿化变速箱,反之低转速引擎及疏齿比变速箱就应使用较重的飞轮,以确保扭力的完全发挥,接着我们就要再谈谈多片离合器与此的关连。
 
飞轮改造重点回顾

1.产品转动平衡性要特别注意。
2.涡轮车不要偷轻太多,对极速会有不良影响。
3.高转NA车可以使用轻量化部品。
4.最好是连离合器片与压板一起改。
 
mnqGIK7gCQcP.jpg

飞轮轻重的配合与引擎特性、变速箱齿比也有很大关系,好比高转速引擎便该搭配较轻的飞轮,而在输出够快的前提下更能用到密齿化变速箱,反之低转速引擎及疏齿比变速箱就应使用较重的飞轮,以确保扭力的完全发挥。
 
WajXR9HKwJsQ.jpg

零四加速赛也是强调离合器性能的比赛之一,尤其是起跑瞬间能否将动力完全传递到轮胎上,更是决定的胜负关键。
 vJyhBCA3DUnk.jpg

使用高压着公斤数压板的车辆,可以考虑将离合器总泵换掉,让踏板踩踏起来的力道轻脚一些。
 
bK2hmtZiYK56.jpg

许多前/后驱涡轮大改车,都会将传动轴更换为强化部品,使其在急加速时不会扯断,这也算是传动系统强化的一环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问题七:很多比赛车都会换装的LSD是什么东西呢?

赛车场的抓地力派也好、山路的甩尾派也罢、甚至是直线至上的0-400派,想要充分体会快速驾乘的乐趣,就一定要有LSD的装置,也就因为LSD能充分弥补传统差速器的缺点,并且提高车辆的速度,因此许多强调性能的原厂车种,LSD的配置率已经大幅提升,且在这么多种类的LSD中,以机械式设计的LSD最具竞技取向也最为复杂,因此笔者就针对机械式的LSD来进行介绍与说明。
 
从外观来看,限滑差速器与一般传统差速器差别不大,重点则在于传统差速器内部构造较为简单,只有两组各四个齿轮;而限滑差速器内部就较为复杂多了,除了多两个副齿轮外,还多一组压力环和许多摩擦片,且副齿轮的固定方式与传统的差速器也不相同,而是透过凸轮轴固定在压力环上,而非差速器外壳上,这种有摩擦片式的LSD,简称为摩片式LSD。
 
另有一种采用多组行星齿轮来达到锁定左右两轮转速的LSD,就称作扭力感应式LSD,这种LSD由于作动时不会耗损摩擦片,没有更换耗材的需求,且使用一般齿轮油就可进行润滑,不须像摩片式LSD需使用专用油,来减少摩擦片的耗损速度,因此许多原厂高性能车都是配置扭力感应式LSD,来提供更优异的过弯性能。
 
4LAgIEAVRgZf.jpg


不论驱动方式为何,每部车辆上一定都会配有差速器,如此一来车辆转弯时,左右轮胎才能自动调整转动速度,以应付不同长度的行走路径,使车辆顺畅转弯,但原厂差速器在先天设计上却有一极大的缺点,那就是容易使没有摩擦力的轮胎不断打滑空转,而有摩擦力的轮胎却原地不转。
 
jWSyyiVIGt6U.jpg


甩尾赛车上一定都会改装LSD,且是锁定率超高的部品,如此才能使左右后轮同时打滑,而作出漂亮的横移动作。
 
FHUsfXqKNa3d.jpg


从此图可明显看出没有改装LSD的车辆,高速过弯时引擎驱动力只会传递到抬脚的内侧轮胎上,使其不断空转,而真正需要驱动力的外侧轮却没有动力,若改装LSD就能使左右两轮同时有驱动力,让车辆弯中速度变快。
 
机械式LSD的种类

扭力感应式LSD:此为采用多组行星齿轮来达到锁定左右两轮转速的LSD,就称作扭力感应式LSD,这种LSD由于作动时不会耗损摩擦片,没有更换耗材的需求,且使用一般齿轮油就可进行润滑,不须像摩片式LSD需使用专用油,来减少摩擦片的耗损速度,因此许多原厂高性能车都是配置扭力感应式LSD,来提供更优异的过弯性能。


摩片式LSD:内部结构相当复杂,设有一组压力环和许多摩擦片,且副齿轮的固定方式与传统的差速器也不相同,而是透过凸轮轴固定在压力环上,而非差速器外壳上,这种有摩擦片式的LSD,简称为摩片式LSD,锁定率与作动时机都可透过更换压力环上的凸轮孔形状来调整,因此非常适合竞技车辆使用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问题八:LSD还有分成1、2、1.5Way的种类?该怎么使用才正确?

这种广泛被用在改装和竞技场合的机械式LSD,依照作动性的不同,可分有单向的1 Way与双向的2 Way式样。所谓单向与双向乃是指LSD动作的时间,仅有在油门开启并且左右轮产生滑差时,才发挥限滑作用的为1 Way(单向LSD);而不管油门是开或关,只要能对产生滑差的左右驱动胎,持续锁定的便属2way(双向LSD);还有相对于油门开启时,如果在关闭状态能发生一半作用性的,则称作是1.5 Way LSD(双项LSD)。
 
在适用车型上,1Way的LSD比较适合使用在重视前轮抓地力的前驱车上,因为过弯时只要持续加速,前轮就能保有一定的驱动力,减速时由于LSD会失去作用,因此车头比较不会因左右轮锁定的缘故,而出现明显的转向不足问题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1Way LSD在加减速时呈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,所以在高速弯道中重踩煞车时,驱动轮的循迹性便很容易受到影响。


至于2Way LSD则较适合后驱的车辆安装,除了可以在加速时获得足够的驱动力,在重踩煞车时驱动轮的循迹性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,因此可使轮胎保有一定的抓地力。但相对的,加减速都作动的情况下,转向不足地特性也会趋向明显,除非转弯时都带点甩尾的方式过弯。另外,1.5 Way LSD则在加速时可以获得足够的驱动力,一旦放开油门时也不会因瞬间失去限滑效果而变得难以习惯。因此1.5Way LSD非常适合所有驱动方式的车辆安装。
 
至于四轮传动车款的LSD选择上,建议前轮可采用1Way、后轮采用1.5Way或2Way的LSD比较适合初学者使用,另外四驱车上还另有一颗中央差速器,用来调整前后轮轴的转速,如果不是重度玩家的话,建议中差可保持原厂设计即可,部分高性能四驱车的中差还是电子式,可主动调整前后轮驱动扭力,换掉有些可惜。
 


从这两张图中可轻易看出,LSD的作动时机,是由压力环上的凸轮孔形状来决定,Way的凸轮孔减速侧的形状呈现平面,1.5 Way的则有些微的角度,但与加速侧相较还是略带平滑,至于2Way的加减速侧的角度则相同。
 
eewp7BXnhLHu.jpg除了作动时机外,LSD还可分成不同锁定率的种类,凸轮孔角度愈斜锁定率愈高,锁定率可以从15度~65度,数值愈高愈适合比赛车用例如甩尾车,街车建议使用15~35度的设定比较好用。
 LmcZE69W5JHN.jpg

此图内有说明不同驱动方式车款的LSD搭配技巧,笔者建议初学者的话,前驱车使用1way,后驱车使用2way,四驱车前轮采用1Way、后轮采用1.5Way或2Way的LSD,使用起来会比较容易掌控车辆动态。
 SKqITgbcHmJJ.jpg

拉力赛车也是LSD重度使用车款之一,没有LSD的辅助,不只无法作出四轮横移动作,轮胎一旦陷入泥沼或雪地里,也很难脱困。
 sXw7AfRu4CVw.jpg

这张图是用来说明前驱车使用1Way与2Way LSD时,赛道行驶路线的差别,1Way LSD过弯收油时左右轮会进行差速动作,因此不会出现明显转向不足的情况,使路线能贴近弯内,而2Way收油左右轮还是锁定住,因此会出现明显的推头情况。
 CYnvTBpHpQiM.jpg

这张则是用来说明后驱车使用不同作动时机LSD的路线差异,与前驱车相同,关键在于收油时转向不足发生的情况有多重,因此使用不同作动时机的LSD,激烈操驾时的过弯路线也要跟着调整,才能在不增加轮胎负担下,快速攻克每个弯道。
 



摩擦片式的LSD之所以要使用专用齿轮油,除增加散热效率与润滑效果外,透过专用油的辅助,可让摩擦片濒临极限时适度空转打滑,而不会出现严重耗损,可有效延长摩擦片的使用寿命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